您好,欢迎来到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官方网站!

当前位置:首页>>红色教育

  • 西柏坡:新中国成立之际的战略枢纽与精神摇篮

    西柏坡,这个位于河北平山县的小山村,在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,在新中国成立的关键节点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,既是决胜解放战争的战略大本营,也是擘画新中国蓝图的决策圣地。作为解放战争的指挥中枢,西柏坡见证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。毛泽东、党中央在此运筹帷幄,通过一封封电报精准调[详细]

  • 小兵张嘎的故事

    在保定的抗日烽火中,小兵张嘎的形象深入人心。嘎子生活在白洋淀边,目睹了日寇的残暴,怀着满腔仇恨,毅然投身抗日队伍。 他机智勇敢,为了给奶奶报仇,多次巧妙地与敌人周旋。有一次,他混入敌人据点,凭借着灵活的身手和无畏的勇气,成功地获取了重要情报,助力游击队打击日寇。尽管年纪尚小,但在枪林弹雨中毫不畏惧,凭[详细]

  • 一袋干粮

    红军长征时,13岁的小兰跟着队伍前进。她不仅要照顾伤员,还要背行军锅,十分辛苦。有一回,小兰好不容易得到一袋干粮,却在过一座桥时,为了救伤员,不慎把干粮掉进河中被水冲走了。她害怕被大家发现,就悄悄拔了些野菜塞进挎包,装作干粮还在的样子。不久后,大家发现小兰日渐消瘦,吃饭时总是避开。经过询问,才知道她的[详细]

  • 西柏坡正定红色培训有感:赓续精神血脉,汲取奋进力量

    三天的西柏坡正定红色培训,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,让我在理论与实践中触摸历史、汲取力量。西柏坡纪念馆的理论课上,教授对“两个务必”等精神内核的解读,让我明晰红色精神是贯穿历史的精神密码。走进中共中央旧址、中央统战部旧址等场所,青瓦土墙与珍贵史料,生动再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、坚守信仰的峥嵘岁月;曹火星纪念[详细]

  • 狼牙山五壮士:燕赵大地的不朽丰碑

    在保定这片充满热血的土地上,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,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。 马宝玉、葛振林、宋学义、胡德林和胡福才,这五位抗日战士,在战斗中临危不惧。1941 年秋,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,他们边打边撤,将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。子弹打光后,就用石块还击,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,他们宁死不屈,[详细]

  • 重游西柏坡,感悟红色力量

    再次踏入西柏坡,往昔与今朝的画面交叠,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。 走进中共中央旧址,一间间朴素的土屋、一张张简陋的桌椅,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却又激情燃烧的岁月。毛泽东、周恩来等领导人曾在这里日夜操劳,指挥了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,扭转乾坤,奠定新中国成立的基础 。 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,“两个务必”的[详细]

  • 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

    在历史的长河中,总有一些记忆如璀璨星辰,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。红色记忆,便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。犹记参观革命纪念馆时,那一幅幅陈旧的照片,一件件带着岁月痕迹的文物,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。其中,一封烈士的家书格外触动人心。泛黄的信纸,字迹有些模糊,却饱含着对家人的眷恋与对革命事业的坚定。他在信中写道,为[详细]

  • 照亮未来的火炬

    红色教育,承载着厚重的历史,是照亮我们未来的熊熊火炬 。当我们踏入革命纪念馆,仿佛穿越时空,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。看着英烈们的英勇事迹,不难想象他们在面对敌人时,怀揣着怎样坚定的信念。夏明翰临刑前高呼 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”,这短短十个字,诠释了对革命的无限忠诚。如今,红色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意[详细]

  • 滋养心灵的精神富矿

    红色教育是我们心灵的滋养,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。走进红色纪念馆,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。看着革命先烈用过的旧物,能感受到他们坚定的信念。方志敏在狱中写下《可爱的中国》,以笔为刃,抒发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,哪怕身处绝境,也未曾放弃理想。 红色教育在当下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。它让我们明白,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[详细]

  • 坚毅女杰江竹筠:西柏坡精神的远方火种

    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征集红色故事在西柏坡的革命征程中,江竹筠虽未亲临此地,却与这片圣地精神相通,用热血与生命谱写壮丽篇章。1948年,江竹筠在重庆负责中共地下党刊物《挺进报》的组织发行工作。由于叛徒出卖,她不幸被捕,被关押于重庆渣滓洞监狱。狱中,敌人对她施以种种酷刑,老虎凳、吊索、带刺的钢鞭……妄图从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