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的“赶考”精神
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征集红色故事
太行山东麓的西柏坡,这个曾被称为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”的小山村,承载着一段震撼人心的红色记忆。1948年,毛泽东等领导人在此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。在土坯垒成的指挥所里,红蓝毛线标注的作战地图前,电报声昼夜不息,百万雄师的决胜方略在此诞生。更令人动容的是,五大书记常围坐在村头的石磨旁,就着粗茶淡饭研讨战局,留下“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”的佳话。
1949年3月,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。毛泽东向全党发出“两个务必”的警示: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。”他将进京执政比作“赶考”,强调“我们决不当李自成”。临行前,他反复叮嘱警卫员:“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。”
这段历史不仅是革命胜利的里程碑,更是一堂深刻的警示教育课。西柏坡精神如星火相传,提醒着一代代共产党人:唯有永葆清醒与忧患意识,方能在时代的“赶考”中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。如今,陈列馆里的半截铅笔、斑驳的石磨与泛黄的电报,依然无声诉说着那段“谦虚谨慎、艰苦奋斗”的岁月,激励着后人在新征程中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xbpjy.cn/hongsewenhua/382.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!